那天演講後,一位男大生分享了他的故事。他哽咽地說,自己曾無法原諒早些年因為胃癌去世的母親。
「小時候,我們家經濟比較辛苦一點,所以媽媽一直都很努力工作。後來我的母親,確診了胃癌四期,開始了很艱難的癌症治療。」
他回憶道。
「但是為了維持家計,媽媽身子還沒康復,就又回去上班。沒多久後,她便因為癌症惡化⋯去世了。」
說到這,他留下了眼淚。
「其實我內心知道,母親也是為了這個家。」
「但當時我卻忍不住生氣,覺得她為什麼不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?」
「為什麼要因為工作讓癌症惡化?」
「為什麼要那麼早就離開我們?」
他一邊啜泣,一邊說著。
在場好多聽眾,偷偷拭淚,我也忍不住紅了眼眶。
一直以來,我都是以「癌友」的身分在看待癌症,卻鮮少以「陪病者」的立場,反過來看自己。
不禁想起當時主要照顧我的母親,
當我罹癌卻做些看起來很逞強的事時,
她該有多心痛呢?
.
以我也身為癌友的視角,
我猜想男大生的母親,或許是希望能夠在離去前,盡可能替家裡留下些什麼,哪怕只有金錢也好吧。
但以男大生身為陪病者的角度,
他只心疼母親過度地消耗自己的身體⋯
他只怨懟,為什麼母親不能好好休息?
哪怕只多活久一點也好⋯
.
我想建議病友和陪病者在攜手抗癌的路上,
可以多點溫柔理性的溝通,取代名為愛的勒索、或是名為愛的隱忍。
多一點對話、多一點互相退讓,
讓彼此知道該怎麼做,才不會讓另一個人感到委屈。
因為愛不一定要建立在犧牲之上。
與其消耗其中一人委屈求全,
一起變好不是更好嗎?
:)
.
男大生在最後和大家分享了他的近況。
現在的他,是一名癌症相關基金會/協會的志工。專門在服務癌症病患的陪病家屬。協助病友和陪病者之間的溝通、輔導陪病者調整情緒。
「我希望自己過去對母親留下的遺憾,
可以成為有用的經驗,幫助到更多和我一樣的人。」
替他的決定,感到很開心。
也覺得他的分享,很發人省思。
因此寫下來,希望對各位有幫助:)
.
This is #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2021.9.26 22:00